其他
曹勇军&张祖庆谈写作|人人都可以成为优秀写作者
以下内容源自《中国教师报》
编者按
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和写作史。
访谈嘉宾
曹勇军 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高级教师,兼任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著有《语文的表情和眼光》《中美写作教学对话十五讲》《叩开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之门》等。
张祖庆 浙江省特级教师,兼任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谷里书院创始人,全国百班千人读写研究院院长,著有《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与测评》《童年不可错过的文学课》《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等。
中国教师报:两位老师近年来都主编了不少与学生写作相关的书,可以介绍一下吗?
曹勇军:近五六年,我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傅丹灵合作开展了中美写作教学的比较研究。已经出版的成果,一是《中美写作教学对话十五讲》,二是共同主编了“美国中学写作教学译丛”。
做这样的跨界研究,主要是想通过与美国学者、美国写作教学的对视和比较,从而发现我们当下和传统写作教学中的优点、不足和盲点。《中美写作教学对话十五讲》采用对话的形式,站在普通语文教师立场上展开一个普及性的学术研究。“美国中学写作教学译丛”则是精选美国当代中学写作教学最前沿、最有代表性的探索成果,把美国的写作教学资源比较完整地引入国内中学语文界,希望推动国内写作教学改革。
中外写作教学中有许多类似的东西。最初我们研究关注的是“异”,深入对话之后,发现两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这就超越了简单的异同比较,深入到写作文化中去,也让我们得以重新审视自己的写作教学传统。
张祖庆:《名家名篇里的写作密码》是我和徒弟邱慧芬合作的一部作文童话。写不好作文的王小歪遇到了爱吃甜食且有特异功能的书小虫,他是王小歪的写作智囊。每当小歪遇到写作难题时,书小虫都会帮他找到解决办法,带他走进名家名篇中,吸收和学习经典作品中的写作方法,从而精进自己的写作水平。
每个孩子都可以是“王小歪”,而书小虫则是集教师、朋友、家长以及作家的多重身份于一体,他带领王小歪在名家名篇名著的世界里遨游,引导他养成良好的学习和阅读习惯,为读者小朋友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
中国教师报:在夏丏尊、叶圣陶先生合著的《文心》一书中,谈到许多与学生写作相关的内容,但朱自清先生说:“这本书不独是中学生的书,也是中学教师的书。”对于学生写作与教师写作,两位老师认为有何异同点?
曹勇军:本质上是相通的,但也有不同。学生写作多数情况下是训练型写作,是为了某种训练的目的,而非生命需要的写作,缺少真实的交际对象和目的,常常表现为一种遮蔽了写作本质和价值的写作。
教师写作则是一种真实写作,它有真实的情境、对象、过程和目的。比如教师常写的教案、教后反思、工作总结、学生的操行评语、晨会发言稿等,交际的对象和目的都很明确。它体现了写作的本真价值,就是通过写作把思想挖掘出来,通过写作来思考和学习,构建全新的自我。真实写作是一个逐步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需要不断修改打磨,精益求精。
训练型写作与真实写作构建出的写作经验不一样。训练型写作最重要的是什么?审题。而真实写作最重要的是什么?找到有价值的问题、值得探究的问题。因此,一个教师要具备比较好的写作能力,就要抛弃原来养成的训练型、应试型写作策略,重新学习真实写作,积累全新的写作经验。
张祖庆:个人认为,本质上两者并无区别。写作的本质就是用文字表达内心,进而实现与人交流的目的。
无论学生写作还是教师写作,都要有读者意识,都要“通达恳挚”(张中行语),都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这几点,也许是两者的共性。
其相异性,也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梳理:
从写作动机来说,教师写作更多体现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相结合,相对自主性更强一点。而学生写作大多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目的性、被动性更强一点(当然也有超越功利的自我写作)。
从写作内容来说,教师写作除了抒发情感之外,更多体现专业性;学生写作更多关注体式与应试技巧。
从写作评价来说,教师写作的评价方式是获奖、发表或出版;学生写作的评价方式是教师评分,少数是发表、获奖。
这样的区分不是绝对的,有时也相互交叉。
中国教师报:您觉得写作对教师成长有什么影响?如果不写作,成长的进程会受影响吗?
曹勇军:影响当然大啦!写作是一种学习能力,通过写作对问题深入思考,提升自己观察的敏锐度和思考的力度。写作知识是一种实践性知识,要在实践中通过反身性思考萃取经验、生成策略、构建自我。
写文章可以帮助构建真正的自我。这很重要。一个人的自我知识,是所有知识之上的知识,是知识的知识。一个教师如果不写作——这个写作是广义的表达,包括做课题、上公开课等——就无法获得丰富、独特的实践性知识,专业发展难有大的突破。即便是在写作教学上,有写作经验的教师也更有专业优势,更能发现学生写作的潜质和进步,对学生写作的困难更具同理心。
张祖庆:写作对教师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写作,是用文字定格教育经历、累积教育经验、升华教育理念、提炼教育思想、分享教育智慧、促进专业成长。可以说,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和写作史。不写作的教师也能成长,但成长速度会减慢,成长经验缺乏系统梳理,无法影响更多人,也就无法成为卓越教师。
中国教师报:许多一线教师想写作但苦于写不出来,您的建议是什么?您认为写作需要做哪些准备?
曹勇军:第一,要做好观念上的准备。美国“过程写作理论”有个理念特别棒:人人都可以成为优秀写作者。“过程写作理论”把学生定位于普通人,先大胆写出来,然后一遍一遍修改,让学生写作进步,很有平民化的气息。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存在,为什么不通过写作让自己成为优秀的写作者?
第二,准备一个本子,勤于笔札,随手记一点东西。看过的东西要勾画批注,书上有价值的地方要有批注。
第三,学会故事体写作。教师要重新学习写的东西实际上是两类:论文类和教育叙事类。我觉得后者更重要,因为教育叙事非常贴合一线教师的职业经验。一线教师应该多学学叙事体、故事体写作。讲故事是生命本能,交流需要故事,说理需要故事,成长需要故事,教育需要故事。
张祖庆:写不出来,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不知道写什么。关于“写什么”的问题,我想凝练成三句话:
第一,写我所做,做我所写。选择熟悉的、深入研究过的或者正在研究的领域来写。你怎么做,就怎么写。最好选自己得心应手的领域来写。别人做得不多,往往容易出新。比如“电影写作课”和“非连续性文本”,这两个领域很少有人研究,于是我就一篇接一篇地写,写出了特色。这就是“写我所做”。当然,写的常常比做的好。因此,我们可以继续往前走,把写过的继续做好。这就是“做我所写”。
第二,写我所想,想我所写。教师要多写最近思考的题材,可以把相关话题列一个清单,一个一个话题往下写。写完放几天,再想想:我写的真的很好表达了我的观点吗?我的文章逻辑性强吗?读者可能会产生哪些疑惑?这就是“想我所写”。
第三,我写文章,文章写我。你在写文章,文章也在写你。你写下来的文章最终成就了你。你写下的每一个字就是你自己,你要对所写的文章负责任。
一线教师要多写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少写八股式论文。写最熟悉的故事,也许是教师写作的捷径。
至于写作要做什么准备?可以浓缩成八个字:基于实践,广泛阅读。选定有实践经验的题材,写作之前广泛搜索相关同类文章,看看别人写了些什么、怎么写。做一番去芜存菁的工作后再动笔,可事半功倍。这样的准备工作,特指写论文而言。写教育叙事类的文章,则不需要搜集大量文献。有感而发,一气呵成,慢慢打磨即可。
中国教师报:您在写作中有什么经验?是否存在提高写作技巧的利器?
曹勇军:第一,要有思考积累。写作的上游是长期的阅读和实践思考,有阅读思考才有源源不断的表达。教学中不断追问,锲而不舍,像滚雪球一般,然后用“写”挖几眼深井,先有“小结构”后成“大系统”,形成自己的优势领域。
第二,力争比别人多一点。多一点实践,多一点探索,多一点反思,多一点追求。多一点才有价值,多一点才有个性和亮色。
第三,反复修改。写完文章冷一冷、捂一捂,用新的眼光打量,反复修改,提升文章完成度和成熟度。
第四,要有一定规模和一点野心。“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别耐不住寂寞,弄一大堆小东西,泄了气。写一点别人不写或者写不了的大文章,奠定自己的学术地位。
张祖庆:如果要说有经验的话,就是六个字:大量读,坚持写。
先说“大量读”:大量阅读高品位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提升文学素养,改善语言面貌;大量阅读美学、历史、哲学、地理、科普、艺术等作品,开阔视野,提升思辨能力,让文字富于质感;大量阅读高质量的专业类作品,从他人的书籍中参悟写作技巧。
再说“坚持写”:坚持记录教学札记,坚持写教学反思,坚持写教学随笔,坚持写小散文……什么都可以写。写多了,手感和语感慢慢会好起来。
是否有写作技巧的利器?我的答案很简单:写作没有真正的技巧,而是熟能生巧。
中国教师报:您认为当下教师写作的痛点、难点是什么?
曹勇军:一所学校里总有几个“会写”的教师。什么叫“会写”?不是别人给一个题目你也能凑合写几句,而是有写作的习惯和写作的热情,常想写一写,乐于用笔来表达自己的生命感悟和思考。
多数人写作总不免犹豫拖延,一边写一边自我怀疑,动摇写作自信,写不下去。写作最大的痛点、难点在于怎样养成一种习惯,把写作变成生活中的一种需要。一般教师缺乏写作的习惯,没有养成勤于动笔、享受挣扎的习惯,而会写的人则是接纳挣扎,习惯挣扎,甚至享受挣扎,不恐惧写作中的挣扎。
张祖庆:我认为,当下教师写作有两大痛点:第一,杂事太多,没有整块时间写;第二,想写的往往没有发表价值,评职称用不上。而难点,就是如何协调两类文章,既写得一手功利性的文章(应需之文),又能写一手超功利的文章(自我表达)。
中国教师报:如何克服惰性,持续不断写下去?
曹勇军:关键要有自信。写作自信从哪里来?是通过一次一次写作奠定对自己写作能力的信心。这不是靠看几本书、几篇文章就能获得的。
书靠读,文章靠写。许多教师往往还没动手就认为自己写不出来,长期不写造成了天然的自我否定。这是痛点。痛点克服以后,要有写作输出口。不一定是报刊上正式的发表,可以是自己的公众号、朋友圈里的反馈与交流等,让自己获得启动写作的心灵能量,然后不断写下去。读有读的规律,写有写的规律。阅读之中要用心揣摩语言表达的手段,把玩言语表达形式,产生动不动想“试”一下的冲动,试过后还有强烈的喜悦感,这样才能在写作上不断进步。
张祖庆: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相约各自开一个微信公众号,相互督促,不断写作,慢慢地,写作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编辑 | 子柒
主编 | 卓雅 终审 | 从容战刀
常年法律顾问 | 浙江铭广律师事务所 王婷
步骤 成为谷里推广员请扫描二维码—进入谷里书生中心推广商品—生成专属海报—长按保存后推广
邀请好友(下级推广员)—长按保存后发出邀请
自动结算,推广无忧将我的公众号设为星标茫茫人海中,永不失散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三个点点——点击“设为星标”(或在右下点个“在看”)